京劇《新虹霓關》劇照。
戲曲活動精彩紛呈,小劇場、沉浸式演出新意不斷。3月20日,長江日報記者從2023年武漢市振興戲曲“大碼頭”聯席會議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將舉辦多項戲曲會節活動,市民將欣賞到更多好戲,一批小劇場、沉浸式演出即將亮相。
2022年,我市精品創作百花齊放,京劇《母親》獲第十七屆文化表演獎、湖北小曲《鶴歸來》獲第十九屆群星獎,雜技《揚帆追夢浪船》獲第十一屆中國雜技金菊獎,湖北小曲《黨員》獲第十二屆曲藝牡丹獎表演獎。新創劇目《新虹霓關》、楚劇《楊乃武》、話劇《狂瀾》等,3部劇目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成功舉辦第十屆“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小劇場沉浸式京劇《一丈青》連演10場,網絡關注度超4000萬。武漢漢劇院王荔入選2022年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武漢京劇院方佳歡入選全國優秀青年藝術人才展演,京劇《一丈青》、漢劇《一夢幽篁》入選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武漢戲曲藝術中心建設、地方戲曲“百戲工程”和《漢劇藝術大典》編纂等工作穩步推進。
近年來,眾多國家級戲曲活動不斷落戶武漢,2023年第三屆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演、2023年全國非遺曲藝周也將在武漢舉行,第十一屆“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也將于月底在漢開幕。
在剛公布的2023年國家藝術基金年度資助項目中,我市8部作品上榜,成績喜人。2023年我市將打磨提升漢劇《夫人城》、楚劇《楊乃武》、京劇《新虹霓關》等劇目,集中打造“青青弦歌 楚楚動人”楚劇表演藝術家夏青玲從藝四十周年專場演唱會,創排小劇場楚劇《雞毛與星芒》、漢劇《蘇東坡的坡》等劇目培育青年戲迷。京劇《新虹霓關》、漢劇《夫人城》、楚劇《楊乃武》還有望通過保利院線巡演走向全國。
今年我市將編制《武漢市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加快建設武漢戲曲藝術中心,深化文旅融合,推動景區劇場建設,在盤龍城遺址公園、武漢革命博物館打造沉浸式戲劇演出。武漢漢劇院不僅將常駐黃鶴樓“周周演”,還將以武漢博物館開放式庭院為舞臺打造環境式駐演漢劇《貴妃醉酒》,拓展戲曲演出新空間。
戲曲的發展在于人才。今年我市將通過名家指導、量身制作劇目,扶持青年人才項目作品落地;舉辦第十三屆江花獎、第十一屆藝蕾獎評選,引領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支持青年演員開展直播秀,打造戲曲主播,助推戲曲藝術“破圈”。
戲曲理論研究方面,《漢劇藝術大典》有望完成首批成果集稿工作,地方戲曲“百戲工程”將完成漢劇《翠屏山》、楚劇《訪友》等代表性劇目的恢復工作,戲曲文獻資料的數字化建設也將進一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