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領導力密碼》海報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歷史之中,始終堅持理論強黨,以理論建設之跬步,行新時代“趕考”千里路途;以創新思想之細流,匯新征程奮進萬頃海洋。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北京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中心特別制作推出了大型理論文獻電視片《中國共產黨領導力密碼》,以黨的領導力理論研究成果為焦點,靈活使用電視語言這一載體,實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力這一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在國際視野下的新語態表達。
“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這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一重大政治命題后,又一次做出的明確判斷。隨著黨的領導力這一新概念的提出,相關理論發展也愈發豐富、深入。在這一背景下, 《中國共產黨領導力密碼》以最新理論研究成果為主題進行系統展示,用電視語言全面揭示了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由小變大、由弱變強,領導中國革命創造奇跡、走向勝利的關鍵所在。十位黨的理論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體系細致解讀,將“中國共產黨領導力”拆解為十大專題,層層破譯中國共產黨領導力是什么、強在哪兒、為什么強的問題,立體化、靶向性地闡明了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成功的核心?!懊艽a”,便成為整部片子的題眼。
千秋偉業,百年只是序章。重大題材如何把握好嚴肅主題和通俗化解讀之間的平衡,往往是視聽創作的難題,《中國共產黨領導力密碼》為此進行了全新的探索。節目以史為鑒、以實為本、以真為要,通過歷史的視角切入,卻沒有一味追求宏觀指導,而是以群眾視角落地,將革命歷史征程中的理論發展和改革開放建設的應用成效、基層治理的實踐舉措串聯起來,真正實現重大課題“飛入尋常百姓家” 。土地革命、中國高鐵速度、脫貧攻堅等話題的嵌入,從起源到變革再到飛躍,從宏大敘事到群體敘事,為嚴肅抽象的理論增添了生動具象的理解,深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強大的領導力,“挽狂瀾于既倒,撐大廈于斷梁”的魄力,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決心。
立足百年黨史,描繪創新理論新畫卷。作為一部理論文獻電視片,《中國共產黨領導力密碼》一改紀實拍攝手法和大量的人物采訪,轉而采用風格鮮明的TED演講作為主體表現形式,呼應著革命先烈們昔日向人民群眾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場景,以最樸實的語言,表達最深刻的道理。每一次演說都觀點響亮且脈絡清晰、開門見山又絲絲入扣,既解讀理論體系,也剖析內在機制,有歷史記載、也有親身經歷,有數據統計、也有現實觀察,再輔以現代影像技術呈現,就像一篇可聽、可看、可感的歷史文獻,扎實而不枯燥,厚重卻不沉重。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而在理性的講述中,又能深切感受到研究者對歷史的敬畏與尊重,當理論不再是空洞的說教,講演也不是刻板的宣傳,講述者說得慷慨淋漓,觀眾也自當耳聽心受。
理論普及和黨史教育,從來都不是單向灌輸,而是喚醒、對話與溝通。節目為此設置了嘉賓與國內外群眾代表對話的環節,這里有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有在實踐中摸索的基層干部,也有代表了大眾群體的“朝陽群眾”,他們從自己的實踐經驗中,新生了對理論的新理解。在一問一答的互動之間,指導思想再次聚焦到現實生活,領導力精神再次觀照實際社會,這既是東西方社會體制的對話,也是老一輩理論家與新青年探索者的碰撞。黨的領導力創新理論研究這一課題,在一次次交流中被激發,向陽之莖必將發出新芽,沉泥之根必能深扎大地。
增強黨的領導力,人民認同是關鍵,要講好黨的領導力,更離不開群眾情感的共振。相較對歷史影像的回顧和再現,節目更關注強符號化場景的塑造,以期用視聽語言賦予直觀表達。正如首集的開篇借助復古的舞臺置景、西北方的光束、由暗到明的燈光變化、密碼鎖和《共產黨宣言》等象征符號,短短15秒畫面、13個鏡頭的情景塑造,便讓觀眾直觀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時代背景與艱難歷程。而這樣極具深意的場景演繹和符號塑造,始終貫穿整檔節目,時刻與大眾情緒同頻,深層喚醒集體記憶。
“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貫徹落實中,電視影像已然成為記錄歷史的重要載體,承擔著樹立國家形象、講述黨的革命歷史、傳播社會主義發展建設的使命?!吨袊伯a黨領導力密碼》深研黨的領導力這一重大理論成果,將黨性、人民性和藝術性緊密結合,體現了北京模式下“國家名片”級電視理論片的高度權威性,無疑是當下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走深走實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