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風再起時》熱映——
文藝質感重繹“香港往事”
電影《風再起時》海報
2月5日,由翁子光導演、編劇,郭富城、梁朝偉等領銜主演的開年首部港片巨制《風再起時》正式公映。影片跟隨磊樂(郭富城飾)與南江(梁朝偉飾)的視角,從“雙雄探長”的命運纏斗中洞悉歷史時代下人性的跌宕起伏。
導演將視角放在上世紀中葉的香港,出身底層剛剛加入警隊的磊樂與富貴家庭出身的南江,經歷了戰火紛亂的40年代,在50年代相識,之后聯手打拼上位,權衡各方勢力再立“貪腐新規”,聯合嚴洪、韓森兩位探長,縱橫整個60年代,自此“四大探長”的名號便流傳于街頭坊間。直至70年代,貪腐勢力橫行已演變成香港社會的毒瘤,廉政公署應運而生,屬于“四大探長”的“輝煌”終究隨風消散。臨近結尾時,演員許冠文在片中展現了一段精彩絕倫的“舌戰群英”表演。面對英國港督對于貪污犯罪的妥協,他所飾演的廉政公署調查主任李子超,直面各部門之間的互相包庇,據理力爭,誓要守衛心中正義公平之理想。
影片用插敘的方式講述種種過往,時間跨度之大、人物線索之復雜、情感刻畫之細膩,讓觀眾沉浸在香港半個多世紀的生活質感中縱觀這一段歷史風云,在時代洪流中看到每個人的抉擇——或沉淪于權力、金錢的欲望漩渦,抑或是堅守心中的理想與正義。同時,也讓觀眾直觀感受到香港的滄桑變遷和特殊時代背景下的人性掙扎。
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風再起時》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商業電影,它帶著一種獨特的創新風格,在創作手法上求新求變,不拘泥于港片偏愛犯罪大場面、偏重動作戲的固有手法,而是通過富有美感的鏡頭語言及故事講述方式重現經典,更像是一部有深度的傳記片,娓娓道來。既有港味純正的“雙雄”對決、激烈打斗,也有慢鏡細語下的歌舞柔情、情感共鳴,在多個層面的刻畫下,人物形象豐富立體,故事情節回味無窮。
片中,郭富城與梁朝偉的首次銀幕合作也成為一大看點。兩位演員在享受彼此作為搭檔同臺“飆戲”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挑戰——郭富城搖身一變,跳起了踢踏舞,舞姿翩翩,即使他擁有著豐富的舞臺經驗,想要完美呈現這一精彩片段,也需要在幕后不斷重復高強度的舞蹈動作,考驗著演員的功力和情緒;而另一邊,梁朝偉在片中大秀鋼琴技藝,為踢踏舞伴奏,小小的一個片段,他曾練習了三個月,每天練8個小時。從戲外到戲里,不難看出,這對“雙雄”在警界分庭抗禮,才華和魅力更是不分伯仲,令觀眾充滿期待。
在談及電影的片名時,翁子光坦言,起初這部電影片名叫《全球通緝令》,可是拍完后發現,經費都花在了美術、攝影和布景上,槍戰片變成了一部情感演技為主的電影,直到想起張國榮的那首歌《風再起時》。他介紹,“拍這部電影,有很多香港的元素、很多老香港的故事,我們想致敬一種昔日的感情,這個片名正帶來這種情懷和情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