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末,時任中國劇協主席曹禺先生為“南京小劇場戲劇節”題詞:“小劇場是創造高度戲劇文明的園地”。34年后,首屆全國小劇場戲劇“紫金杯”優秀劇目展演在南京舉辦,這對于南京和小劇場戲劇都意義非凡。
4月12日,首屆全國小劇場戲劇“紫金杯”優秀劇目展演閉幕式和全國小劇場戲劇現狀與發展論壇在南京梅花小劇場舉行,為這場持續11天的小劇場戲劇盛宴,畫上圓滿句號。
空間對于小劇場戲劇意味著什么?小劇場的原創力和思想力如何才能激發?小劇場的藝術性和商業性能平衡嗎?多位文化機構管理者、專家學者,演藝行業翹楚、創作精英等共聚一堂,在全國小劇場戲劇現狀與發展論壇中深入探討中國小劇場戲劇藝術的發展態勢與創作規律,既有理論研究又有創造實踐,通過研討為國內小劇場戲劇的健康發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1
小劇場 “大”空間
中國劇協顧問、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常務副院長王曉鷹
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導演周龍
論壇上,中國劇協顧問、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常務副院長王曉鷹回溯了我國小劇場戲劇的發展歷程并結合自己的創作經歷提出了對“小劇場戲劇”的理解。在他看來,小劇場戲劇最直觀的特征在于其有別于傳統大劇場的“非常規”空間,并不只在于物理意義的“小”。雖然新時期小劇場戲劇誕生之初更多為成本掣肘而不得已選擇小舞臺,然而狹小、獨特的物理空間令戲劇藝術的“共享”特質更加鮮明,觀眾和演員的心理距離也越來越近。因此他鼓勵當下的小劇場戲劇創作者去更多地開拓真正非常規的“小而美”的演出空間,進而激發出戲劇作品的特殊美感。
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導演周龍指出小劇場戲劇擁有創作豐富、劇種多樣、技術多元、置景簡約、時長自由、觀演互動、制作節儉等形態特質。他從新型藝術空間創造與構建的角度出發,進一步豐富了針對小劇場空間的理論闡述。
2
追求品質 精而“深”
北京人藝導演、國家一級演員王斑
北京演藝集團《新劇本》雜志主編林蔚然
北京京劇院一級導演白愛蓮
狹小的觀演空間令演出能夠在高度共情、雙向交流的氣氛中進行,為創作者向觀眾傳遞更豐富的情感、剖解更復雜的人性、表達更深刻的思想、分享更具啟發性的人生感悟提供了有利的物理場域和氛圍。
北京人藝導演、國家一級演員王斑結合自己的導、演經歷,分享了小劇場戲劇的創作經驗,認為小劇場在“實驗、先鋒、探索”外,也要追求“品質”,亦即“美而精”。參演小劇場戲劇《第一次親密接觸》和《情人》令他擁有了和觀眾近距離接觸的奇妙經驗,感到“解放”的同時也生發出一種“不滿足感”——一定要利用好新型觀演關系,把更精致的作品呈現給觀眾。在創作《她彌留之際》時,他花費一年多的時間打磨劇本,同時在劇場內設置360度環繞音箱,又為營造“知性”的氛圍在劇場內散發觀眾可以嗅到的獨特香味,進而達到了“4D”的觀演效果。
小劇場戲劇也要“精而深”,這需要創作者用心體察人性、情感的深刻多元?!拔蚁M约阂恢北兄鰬騽⊥黄苿撔潞团c時代同頻共振的精神,勇敢地面對人的生存、情感困境,不斷地向人的心靈更深之處探索?!?北京演藝集團《新劇本》雜志主編林蔚然的舞臺創作起步于小劇場,這樣的經歷令她在走向大劇場創作后也帶著小劇場的獨特印記,注重對人物內心情感的表達。北京京劇院一級導演白愛蓮從小劇場戲曲《浮生六記》《季子掛劍》出發,分享了她在創作過程中對作品“情”“趣”的追求——飽滿真摯的“情”可以加深作品和觀眾的聯系,“趣”則可以讓作品顯得更加靈動而不說教。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總監、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副總裁喻榮軍
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導演李伯男
小劇場不只是空間,更是一種精神,既要守正創新,也要向內心求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總監、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副總裁喻榮軍認為,要打破小劇場“概念”的束縛,追求探索、創新的精神。然而為新而新容易陷入苦苦求索的盲區,歸根結底,創作者要找到生命中獨特的體驗。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導演李伯男表示,所有前輩戲劇創作者的經驗在文化的長河中與當下創作者的精神場域共存,當下戲劇創作者們可以借鑒學習,但在小劇場戲劇創作中找到表達自我的路徑是最重要的。
3
小劇場 大市場
小劇場戲劇憑借先鋒的表達、新穎的形式成功吸引觀眾,擴展了戲劇的生存空間,為推動戲劇適應市場規律發揮了積極作用。如今作品已經排好,劇場已經建好,萬事俱備,怎樣在互聯網時代爭取到受眾稀缺的注意力,吸引觀眾坐到臺下?
中國戲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戲劇》雜志原主編賡續華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戲曲)鐘珍珍
中國戲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戲劇》雜志原主編賡續華強調小劇場戲劇要樹立品牌意識、市場意識,有專業性才能維持商業價值,有真功實力才能有回頭客。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戲曲)鐘珍珍表示“戲不演就沒有生命”,在2016年參加上海小劇場戲曲節之后,她深受啟發,于是通過自導作品粵劇《霸王別姬》將小劇場戲曲演出的概念帶回香港。在此之后,她一直努力把這部作品帶到各地演出,并不斷修改調整,進而一步步打響品牌,促進小劇場戲曲在香港開花結果。
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
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穆海亮
“小劇場戲劇不再是大劇場的補充,正在藝術的多層面、多環節上彰顯自身的生命力和存在價值?!敝袊囆g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通過梳理新時代10年來小劇場戲劇的發展,發現在各類戲劇展演活動中,都少不了小劇場戲劇的身影,現已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而進一步打開市場,需要處理好情感視角的個人化和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的關系,處理好小劇場“小而精”與傳播效應的“廣而久”的關系,處理好小眾先鋒意識與大眾接受的關系,處理好規范守正與創新求變的關系。
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穆海亮從探索性和商業化的沖突角度提出小劇場戲劇內在的文化悖論,指出在當下小劇場戲劇的產業鏈尚未充分建構起良性互動的前提下,我們既要鼓勵探索創新,也要包容其在商業化過程中的妥協。
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論壇后,首屆全國小劇場戲劇“紫金杯”優秀劇目展演閉幕。梅花是南京市花,“梅花香自苦寒來”亦是我國戲劇精神的映照,春風沉醉,戲韻飛揚,我們期待小劇場戲劇從此繼續高歌猛進!